气动调节阀的作用方式有气开、气关两种类型,气开阀随信号压力的增大而开度增大,无压力信号时,阀处于全开状态,气关则相反。合理选择调节阀的作用方式,对确保生产安全、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经济损失是至关重要的。还可以通过对气开、气关方式的正确选择,达到故障保位的作用。
1 、调节阀的气开、气关选择
调节阀作用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来决定,考虑当信号压力中断(如调节阀故障,仪表供电中断或气源中断)时,视调节阀所处开启或关闭的位置。对生产工艺造成的危害性大小而定。如阀处于打开位置时危害小,则应选用气关式;反之,则选用气开式,通常考虑以下因素:
( 1 )首先考虑人身和设备的安全
当出现气源供气中断,仪表供电中断,调节系统内各环节有故障以及执行机构的膜片破裂等情况,使调节阀无法正常工作,以致使阀芯处于无能源状态时,调节阀所处的开启或关闭位置,应能保证人身、设备的安全,不致于发生事故。
( 2 )其次考虑介质的特性
调节进入工艺设备的介质流量时,若介质为易燃,易爆或有毒气体,应选为气开式,当信号压力中断时,阀处于全关状态,避免有害气体外泄;若介质为易结晶、易凝固物料,为防止堵塞,应选为气关式 。
( 3 )后考虑保证质量和减少经济损失
当调节阀信号压力中断而不能正常工作时,阀所处的开启或关闭状态,不应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和原料的浪费以及半成品的浪费。
上述因素是有轻重缓急的,应特别注意、调节阀作用方式选择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人身和设备的安全。
2 、误选实例
我厂15t 转炉汽化冷却系统是利用转炉余热生产蒸汽的一个节能环节,两个汽泡接受 转炉烟道余热,产生蒸汽经蓄热器缓冲供给蒸汽用户,汽化冷却过程自动调节流程见下图所示。每个汽包的给水环节设有自动调节,且分两个回路进行调节。一路为根据汽泡出口蒸汽流量之差进行补水调节。两调节系统的调节阀均安装在给水管道上、 互为旁路。蓄热器前、后分别设有蒸汽压力自动调节,因此,整个汽化冷却系统共有6 个自动调节的气动薄膜调节阀。
笔者在参加我厂15t 转炉主体工程试车验收工作发现:现场所装的上述6个调节阀均为气开式。于是提出:给水和蒸汽压力调节阀选为气开式是不安全的作用方式,必须整改。
对于给水调节,若调节阀选为气开式,则信号压力中断时,调节阀处于全关状态,这意味着调节系统故障或供电、供气中断时,汽泡将无法得以给水,会导致烧干汽泡,后果是严重的。
对于蓄热器前(即汽泡后)蒸汽压力调节阀,电动调节阀,若选为气开式,则在故障状态下,调节阀处于全关状态,此时汽泡继续受热蒸发,蒸汽压力将不断上升,影响汽包的正常、安全运行,且此时用户管路又将无蒸汽可用。同理,蓄热器后蒸汽压力调节阀选为气 开式,也存在同样的不安全因素。
1.单座气动调节阀是运用顶导向的规划布局,采用了多绷簧的气动执行器,在运用情况上来说,电动调节阀供应商,仍是适用在走漏量小而且压力不大的工作场合中运用。2.双座气动调节阀也是有多绷簧的气动执行器相连的,不过它是采用了直行程的执行器,直通双座调节阀阀体衔接而成,运用导向布局,在布局上紧凑,电动调节阀质量好,质量上简便,而且动作敏捷便利,精度上也是很高的,拆开便利等许多的特色,合适压力较大的。
区别在与单座运用与愈加严厉的场合中运用,从走漏量等,阀前阀后压差较低,有必定的黏度以及含纤维介质的场合中运用,而双座阀平衡才能小,压差很大,流转的才能也很大的特色,电动调节阀供应,在走漏不严厉的情况下仍是主要的商品。
自力式调节阀的密封性影响着自力式调节阀的使用性能,因此在使用中要不断提升其密封性,自力式调节阀的密封性能提升可以通过下面五种方式:
1)研磨法:细的研磨,消除痕迹,减小或消除密封间隙,提高密封面的光洁度,以提高密封性能。
2)利用不平衡力增加密封比压法:执行机构对阀芯产生的密封压力一定,不平衡力对阀芯产生顶开趋势时,阀芯的密封力为两力相减,反之,对阀芯产生压闭趋势,阀芯的密封力为两力相加,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密封比压,密封效果可以比前者提高5~10倍以上.一般dg≥20的单密封类阀为前一种情况,通常为流开型,若认为密封效果不满意时,改为流闭型,密封性能将成倍增加.尤其是两位型的切断调节阀,一般均应按流闭型使用。
3)提高执行机构密封力法:提高执行机构对阀芯的密封力,也是保证阀关闭,增加密封比压,提高密封性能的常见方法。常用的方法有:
①移动弹簧工作范围;
②改用小刚度弹簧;
③增加附件,如带检测器;
④增加气源压力;
⑤改用具有更大推力的执行机构。
4)采用单密封、软密封法:对双密封使用的调节阀,可改用单密封,通常可提高10倍以上的密封效果,若不平衡力较大,应增加相应措施,对硬密封的阀可改用软密封,又可提高10倍以上密封效果。
5)改用密封性能好的阀: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可考虑改用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的阀.如将普通蝶阀改用椭圆蝶阀,进而还可改用切断型蝶阀、偏心旋转阀、球阀和为之专门设计的切断阀。